新闻中心 /News
每日瑜伽和 Keep哪个更适合运动小白?
每日瑜伽和 Keep哪个更适合运动小白?Keep 是为“健身跑步瑜伽,达人力荐的运动社区”;每日瑜伽专注瑜伽运动,从新手到达人都可以使用。那么,这两块软件,哪个更适合运动小白呢?
谈到健身软件,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 Keep,即使是不使用健身软件的人,可能也听说过 Keep。它提供了训练、步行、跑步、瑜伽等多种运动方式,几乎是健身软件的代名词。
每日瑜伽与 Keep 不同,专注于瑜伽健身与文化。两款 APP 的功能范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,且都适合轻度运动的普通人。
Keep 的简介为“健身跑步瑜伽,达人力荐的运动社区”,不仅是一款健身教学软件,更是一个社交工具,鼓励用户之间的分享互动。
keep 从 15 年起家,主要面向健身小白,开始仅有动作训练,解决小白用户没有场地、没有教授的问题。
当时的健身软件如咕咚、薄荷、糖豆广场舞、乐动力、小米运动、悦动圈等,主要是记录功能,且大多聚焦跑步运动,不能满足想要入门健身的用户的需求。
Keep 上线伊始只有动作训练,在第 3 个版本上线了竞品具备的跑步、瑜伽等等,扩大了不同运动种类的目标用户群体,而不是在动作训练上服务不同阶段的健身者。
这一决策可能是很正确的。健身的人是少数,能够坚持留存下来的也是少数,同时更多的人喜欢简单的运动。
在社区内,是好友的打卡信息、达人的动态,其中也有用户分享的视频信息。在这里用户可以给他人点赞、评论,当然也可以交流一些经验。
除基础的各种运动项目之外,Keep 也提供了个性化的计划,一般以周为单位,每天的动作是不同的;
商城入口也更加显眼,购物也更加方便。商品包括运动服饰、装备beat365,甚至还有轻食代餐,除此之外还有智能硬件,体脂秤、跑步机等等。
除了可以选择课程之外,可以制定课程表beat.365(中国)官方地址,与 Keep 的计划类似。在线上训练之外,在 APP 内可以直接预约线上与线下的培训。
除了可以像 Keep 那样刷资讯流,每日瑜伽还有小组这种社交形式,使得监督互助效果更加明显。
用户可以通过练习、互动、签到获得瑜币,在加入小组时抵押,根据完成情况返还,也是一种创新的互助形式。
每日瑜伽相比于 Keep 没有太多不同,甚至可以说只是瑜伽版的 Keep ,同时在瑜伽领域深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“首页”被设定为社区,但是打开软件的起始页并不是“首页”,而是居中的“运动”,所以对操作路径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。
新用户或者老用户想要更换课程时,需点击到相应的运动分类,随后去课程库添加课程,也可以在首页直接搜索添加,显示在对应的分类。
在 Keep 中,完成一次运动的操作路径如下,由于添加新课程等是低频操作,且用户更愿意花费更多时间选择,我们只考虑完成一次已添加运动的步骤。
在 4.0 版本中,Keep 的结构并非如此,底部的 Tab 栏只有:训练、发现、动态、我。
运动分类在首页可以滑动切换,商城在“发现”页的最后一个 Tab,顶部常驻搜索框,可以搜索课程、话题、用户和商品,且当时尚未引进会员制度。
每日瑜伽的首页即是运动入口,可以进入已经添加或系统推荐的课程。商城被隐藏到二级菜单,与社区平齐且没有被优先展示。
可以看到相比于 Keep,每日瑜伽的操作步骤较为简单,能够更快进入训练;同时,在广告上每日瑜伽也相对比较克制,不会给用户带来更多打扰。
在运动过程中,两者都是视频形式的陪伴教学,共性问题是在运动过程中用户经常很难去模仿教练的姿势,只能通过声音的指示去进行小的调整。
对此两款软件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。Keep 提供了动作详解,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暂停去阅读某一动作的要点说明。
Keep 还有“正在训练”的功能,在运动过程中会显示当前时间也在练习同一课程的用户,也给用户一种并不孤单的感受,更容易完成训练。
Keep 的入门训练比较简单,对于新手比较友好。虽然主打小白的需求,但其同时也引进了更多的教练和课程,也足以覆盖高端用户。
在训练过程中,的确可以感觉到有一定的困难,会触及到日常运动中的盲点,相信即使是基础课程,也能带来好多增益。
Keep 的页面设计一直是比较简约清新的,即使是现在信息量增加也是如此,这得益于 Keep 早期确定、一直延续下来的设计风格。
在运动页面,数字都是被突出的,信息有不同程度的弱化,使得用户的视觉更容易聚焦,同时可以从累计运动时间得到一种自我认同。
而每日瑜伽的首页却比较杂乱,有运动数据、每日一听、签到、计划、课程,容易使得用户找不到重点,无从下手。
同一功能经常在不同位置出现,如添加练习在首页的课程下有入口,在首页顶部也有入口,第二页“选课”又是一大入口。
事实上,每日瑜伽在之前一个版本的排版就比较清晰,只是之后加入了新功能后没有处理好框架关系,反倒对原有的布局造成了很大影响。
除此之外,每日瑜伽的界面风格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动,没有延续统一的风格。这是由于旧版本均采用当时流行的设计风格,却不适应之后的技术氛围。
健身类软件的用户活跃率普遍较低,这是因为运动本身就是反人性的,大多数人会逃避运动,少部分人会通过尝试而留存下来,能够持续运动的就更少了。
在拉新上,Keep 极有竞争力,首先是成功的运营和多年积攒的良好口碑,使得 Keep 的曝光率和用户印象很深。
在这一方面每日瑜伽就弱一点,相比于垂直领域,如悦跑圈、咕咚等,每日瑜伽的曝光率远远不够。
同时目标用户范围较窄,只能吸引对瑜伽有兴趣的用户,尤其是女性;不过比较明显的会员制度可能会劝退一部分用户。
两款应用都有积分和勋章制度,Keep 还有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,通过推送鼓励用户参加打卡挑战,给予一定的虚拟或实体奖励,能够有效促活;
每日瑜伽只提供图文混合的发布形式,Keep 除了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外,还可以生成纪录片,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数据。
APP 一般会通过推送来唤醒用户,每日瑜伽的消息推送比较常规,消息种类不多,不过在安卓端不能彻底关闭。
Keep 则有多个官方账号,打卡 APP 就会收到一大堆消息,可能会使用户懒于点击,反倒不利于促活。
前面提到 Keep 进入运动的步骤过长,所以建议缩短这一流程。可以减少启动广告,将广告放置到运动之后;也可以在启动软件之后进入用户常用的运动种类,避免多余动作。
同时,每日瑜伽和 Keep 都可以利用原有的积分和勋章制度,加入看视频广告今日积分翻倍,或累计观看视频达到一定时长获得相应的勋章或实体奖牌,不会引起用户反感的同时引导用户以此种方式支持营收,增强用户归属感。
每日瑜伽需要重构页面设计,经过多次改动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风格,但布局杂乱,新功能与基础功能的关系没有处理好。
两款软件的 Tab 页均过多,Keep 尤盛。过多的选择会降低部分功能的点击率,希望可以合并一些较为相似的分类。每日瑜伽同一功能或推广有多个入口,会使用户不知所措,也希望可以进行整合。
Keep 的通知策略与知乎类似,过多打扰用户会招致反感,用户甚至不会去理会新的推送消息。建议对推送账号进行整合,也允许用户自由取关。
两款软件都采用了健身指导 社区的模式,契合大多数普通健身者的需求,想要通过健身获得良好的体型,更多的是获得他人的认可。
由此看来,Keep 起初的结构就很有远见,一方面满足了用户需求,另一方面社区的建立也有利于商业化。
如果小白并不需要社区功能,只想安安静静健身的线分钟运动」等新近的软件( iPhone 用户可以使用 Seven)。不过这一类软件会不会成为屠龙少年呢?
恐怕不会,keep 已然成为一种运动方式,就像我们之前的百度一下。它有足够的内容,足够的曝光,陪伴着大量用户学会健身,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。
的确,依赖这些软件健身还不够专业,特别是健身时长相对较短,但是,对于轻度健身而言,特别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,能够为用户提供短时间的、场景要求低的、难度适中的训练,已经是足够的。
同时,轻度健身者们如果可以坚持下来,也会有正向的反馈,从而留存下来。不到 3% 的日活,说明 Keep 们还要很长的路要走。
一般而言,社区类软件都会提供很便利的点赞、分享、评论方式,以吸引陌生用户更多互动;但 Keep 在陌生人动态,即「推荐」信息流中却必须点击进入才可以互动,如此做的理由是什么呢?